清明风起,万物生发。启发学校以一场“缅怀先祖·传承家风”专题讲座,在春意中播撒文化的种子。胡老师以诗意与哲思交织的讲述,带领师生在慎终追远中触摸文明的根系。
春阳和煦中,胡老师从清明习俗的南北差异讲起。北方称“上坟”,南方唤“挂纸”,扫墓习俗虽名不同,却承载着相同的血脉深情。人们折柳培土、焚香献花,借杜牧“路上行人欲断魂”的诗意,道尽对先人的追思。这一天,既有慎终追远的肃穆,也有踏青郊游的生机。
回溯千年,严延年千里祭祖的典故在胡老师口中重现。从培土插柳的仪式,到焚纸燃烛的深意,胡老师还分享了一位长者的感慨:“人这一辈子如果没有根,走到哪里都是漂泊。只有站在这里,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,将往何处。”寥寥数语,揭开了清明祭祖的本质——既是对先人的追念,更是对生命源流的凝视。
从历史烟云转向现实叩问,胡老师以家风为镜,映照当下。曾国藩“勤俭兴家”的谆谆教诲,《钱氏家训》“心术不可得罪天地”的凛然正气,化作一束束穿越时光的火炬。胡老师特别邀请几位同学一起上台朗读家书,字里行间流淌着祖辈的叮咛和父母的期许。这些承载着家族记忆的文字,在清明时节化作传承的纽带,让优良家风在笔尖流淌,在心中生根。
讲座尾声,师生齐唱歌曲《传灯》。“每一条河都要流下去”,是血脉的奔涌;“每一盏灯都要燃烧自己”,是精神的接续。胡老师让这场清明之约,终化作一片新绿,生长在少年心间。
清明不只有追思,更有破土而生的力量。启发学校以这场讲座,孩子们懂得:真正的家风传承,不在黄土之下,而在血脉之中;不是沉重的枷锁,而是照亮前路的星光。